5 月 15 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根据财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364.54亿元(3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7%。经营利润为人民币284.65亿元(39.23亿美元),同比增长9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3.82亿元(17.06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19.73亿元(16.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务年度,收入为人民币9963.47亿元(1373.00亿美元),同比增长6%;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409.05亿元(19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94.70亿元(178.41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259.76亿元(173.60亿美元),同比增长77%。2025财年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581.22亿元(217.90亿美元),相较于2024财年的人民币1574.79亿元保持平稳。
其中阿里云表现突出: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止的季度,阿里云收入 301.27 亿元同比增长 18%,AI 相关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阿里方面表示,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更快的公共云收入增长带动,包括 AI 相关产品的采用增加。AI 相关产品在众多的行业垂直领域获得更广泛应用,包括互联网、零售、制造业和媒体,并越来越侧重于增值应用。
而在随后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云表示,目前仍有很多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商户需要应用 AI,但本地布局成本较高,随着 AI 的强大动力搬迁至云端,像养殖业、制造业,甚至是义乌小商品城,都能够通过云端进行 AI 布局从而帮助自身。
阿里进一步表示,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还在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其认为,基于传统的 CPU 的计算在转向 AI 计算,就现在看到的情况而言,阿里云对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还在处于一个上升通道,还是抱有一个比较强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阿里云方面也强调,其正以 AI 为中心,全面重构底层硬件、计算、存储、大数据等各方面,并与 AI 场景有机适配、融合,加速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打造一个 AI 时代的最强 AI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