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热潮中,哪类人才最紧缺?


2025年春招中,人工智能领域招聘需求大幅增长,算法、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企业高薪争抢的“香饽饽”,人工智能讲师岗位招聘量也在激增。

随着AI技术加快应用,未来还会缺哪些方面的人才?如何捕捉到其中的就业新机遇?

企业高薪招聘AI人才

近期,“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办,现场人头攒动。5万多个招聘岗位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行业招聘数量排名前列,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旺盛。

“新华视点”记者看到,比亚迪、小马智行、优必选等一批企业高薪招聘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AI引擎研发工程师等岗位,吸引了诸多求职者投递简历。一些在读研究生专程前来寻找AI方向的实习机会。

从事脑机接口产品研发生产的广东神舞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招募高级嵌入式工程师、神经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等。“招聘人数没有上限,待遇从优,比如算法工程师,可提供两室一厅免费住房外加40万至70万元年薪。”公司创始人郑辉说。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刘思蕾专程从德国回来参加招聘会,她的专业方向是机器人、认知与智能。她说,国内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会多,能让自己快速成长。

不久前杭州举办的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上,830家企业推出2.1万个岗位,其中半数聚焦AI算法、大模型开发。宇树科技推出了AI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等10个岗位,月薪最高达7万元。

“DeepSeek的爆发加速了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渗透。由于AI人才市场需求加剧,企业纷纷提高了招聘薪资水平。”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说。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月份,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6.8%、40.1%、5.1%;平均招聘月薪均突破2万元,分别为23510元、21534元、24015元。作为训练AI模型的基础工作,数据标注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超50%。

此外,市场对AI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急剧提升。据智联招聘数据,今年春节后一个月,人工智能讲师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12.4%,平均招聘月薪为15792元。

市场急缺哪方面AI人才?

高薪之下,越来越多求职者希望投身人工智能行业。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月份,AI领域求职人数同比增幅达200%以上。

当前企业最青睐哪类AI人才?

猎聘近日发布的《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去年2月至今年1月间,在猎聘平台上招聘的AI职位中,约47%要求硕博学历。

由于人工智能自2019年才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AI领域多数从业者来自其他相关专业。从猎聘数据看,人数最多的前四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以及机械工程。

“企业主要看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涉及复杂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深度学习则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优化,从业者在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等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编程技能。

多家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I人才持续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随着AI技术加快应用,还会缺哪些方面的人才?

除了当前市场紧缺的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从全产业链看,AI领域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都存在人才缺口,比如高性能计算工程师、芯片架构师等,也是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亮表示,由于人工智能涉及多领域,所需人才也覆盖多种类型——既有致力于前沿算法与核心理论创新的基础研究型人才,也有将理论与算法模型开发相结合、形成可落地产品的技术开发型人才,还包括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懂所在行业业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此外,AI训练师、数据标注工程师、AI伦理与安全专家等数据治理和支撑人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最急需的还是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解决高端AI芯片国产化率不足和算法原创性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推动AI加速赋能各领域各行业。”王亮认为。

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

如何捕捉AI发展中的就业机遇?

面对AI带来的岗位替代和新的岗位需求,普通人如何适应产业变化,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教育,无疑是其中关键一环。新一轮科技浪潮下,中国高校也迎来史上最大规模专业调整。短短几年间,已有超50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或成立专门学院,考生的报考热度持续升高。2025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扩招计划里均包含人工智能专业。

“人才数量提升的同时,优化培养结构、提升质量显得更为关键。”王亮认为,未来不同层次和领域的AI人才需求会更加细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2024年,南开大学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打造了130余门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群。

“人工智能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超前布局、主动调整,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中,形成学科集群,为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说。

为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行业从业者也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王亮表示,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技术能力外,设计思维、跨学科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AI技能应成为未来公民必备能力,需加强AI新职业的规划与管理及相关技能培训,尤其要为低收入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机会。

“年轻人无论从事哪个专业,都可以每周花点时间,关注全球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这是未来最大的机会源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


相關推薦

2024-07-26

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的

2023-11-29

的增长。 报告作者明确指出,英国政府有机会支持开源人才,并在英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技术部门。远程工作是开源技术的一种常态,这意味着许多国际公司是根据技能而非地理位置来招聘人才的。随着英国各地互联互通的改

2025-03-22

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隐忧。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热潮可能冲击印度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可能造成规模性失业和消费下滑,抑制人口红利释放,加大印度政府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工业化的难

2023-07-23

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见证了围绕大语言模型掀起的讨论热潮。 很多人以对话的方式与大模型进行交流,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面临一个问题:如何用最佳的方式将这些模型集成到现有的应用程序界面中。 换句话

2023-03-02

广泛应用。 ▲黄铁军 智源研究院院长 结合当下ChatGPT热潮,黄铁军认为,此类AI现象只是大模型技术“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一角,深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部分。从长远考虑,打好根基,形

2024-08-28

企业节聚焦商机促进、优品优惠、技术联创、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品牌提升六个维度,携手伙伴共同推出万余款数智化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千余场线上线下行动,覆盖企业数智化全阶段和全场景,助推更多企业实现降本增

2023-10-23

榜和其他游戏内统计数据。 然而在一些游戏发布初期的热潮结束之后,一大批用户会离开其账户也会随之进入休眠状态,直至新的一集或一些新的内容发布。Trollope 认为,使用闪存可以让用户对内存进行动态分层。"我们可以把

2024-08-13

俊与年轻力量。 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创新集市、人才集市、黑客松、技术展示和互动工作坊等形式,与会者将有机会交流实践经验、探索前沿技术,让我们一起激发创新活力、展示开源魅力、促进跨领域合作。 大会论

2023-01-18

(54.33%)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45.12%) 但他们也表示,因人才短缺,全栈和后端开发人员是 2023 年最难招聘的职位。 DevOps 工程师虽然仍然很抢手,但已从去年最受欢迎的职位的第 3 位跌至第 5 位。然而,DevOps 作为一项技能组合

2023-03-21

居前十,获得了超过40万的开发者关注和点赞。 在开源人才培养中,腾讯联合高校开展开源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覆盖来自13个国家、29个省份、265所国内外高校超过1000名学生。

2024-07-27

俊与年轻力量。 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创新集市、人才集市、黑客松、技术展示和互动工作坊等形式,与会者将有机会交流实践经验、探索前沿技术,让我们一起激发创新活力、展示开源魅力、促进跨领域合作。 当前

2025-03-26

的独家报道,阿里云近日在全球顶尖高校招募AI技术储备人才,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 据了解,此次校招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招募大语言模型、多

2024-06-06

准匹配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的关键诉求。 以紧缺的智能算力为例,深圳“模力营”用算力“优先使用权”缓解入驻企业的“焦虑”,与博大数据、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领先算力机构深度合作,优先保障入驻

2024-03-02

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热潮还未退去,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又惊艳亮相,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ChatGPT和Sora都证明,人工智能所孕育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有望成为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