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技媒体 The Register 近日发文讨论了开放权重模型对 AI 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称中国企业通过开放分享和底层创新,比如 DeepSeek 和 Kimi 系列模型,展现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竞争力。
文章标题十分坦诚——《China proves that open model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all the GPUs in the world》,直接提出“中国证明开放权重模型比 GPU 更有效”。
核心内容
1. OpenAI 延迟发布“开放权重”模型
-
自 GPT‑2 以来,OpenAI 已多年未对外开源其模型。
-
原计划在本周发布一个社区友好型开源模型,但因安全审查推迟。CEO Sam Altman 表示,“一旦权重公布,就无法撤回,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2. 美国虽投资重金,但开放模型依然乏善可陈
-
美国在 GPU、计算资源上投入数百亿美元,却仅涌现出少数效率和实力不足的开源模型。
-
譬如 Meta 发布的 Llama 4 遭遇争议与冷淡反响;微软、IBM、谷歌亦推出体量较小、功能局限的模型
3. 中国在开源领域反超
-
中国开发者不仅率先发布公开可用的大规模模型,而且算法创新表现突出。
-
DeepSeek R1(DeepSeek)早在年初便问世,后来 Moonshot AI 于 7 月推出的 Kimi 2 更声称已实现万亿参数规模 MoE(专家专家模型),并宣布超越包括西方顶尖私有模型在内的技术水平。
文章强调,尽管美企掌控大量计算资源,但因开源保守与发布缓慢,在社区驱动的模型研发上落后于中国。从战略上看,美国若想保持 AI 领导力,除了硬件投入,更应适当开放、加快社区驱动的模型生态——否则将继续被中国“公开优先”(open-first)的路线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