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开源 全球化 国产算力展现三大演进趋势


我国计算产业正在自主创新中快速发展,呈现出开放、开源、全球化三大趋势。专家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加快应用带来的海量算力需求,我国计算产业亟须抓住机遇,构建算力新体系,打造世界级新产品。

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截至2024年末,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总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6.5%。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已经显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算力每投入1元钱,就将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

在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据介绍,在推进数字浙江建设进程中,于2020年投入运营的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为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作为国产算力的中坚力量,在硬件层面,鲲鹏CPU展现出强大竞争力,部件、整机实现全量自主创新,构建起坚实的自主创新产业链;在基础软件领域,以开源欧拉、开源高斯为代表的开源项目蓬勃发展,不断丰富和繁荣软件生态,为浙江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并作出了“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具体部署。

IDC等机构认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并在2028年达到2781.9EFLOPS。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存在算力资源供给紧张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情况。算力规模的高速增长和供需错配等挑战将为国产算力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空间。

三大产业演进趋势渐明

专家认为,目前计算产业变革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算力架构的开放特性加速了端、边、云全场景的快速协同发展;二是算力生态共建正在替代单边创新;三是计算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愈发清晰。

在业界看来,当前算力领域的技术路线正向多元化、多维度演进。受限于封闭架构的短板,传统的X86架构难以形成生态,而ARM架构的开放模式,将成为未来通用算力的主流选择。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算力大约80%属于ARM架构,其中99%的手机采用的都是ARM芯片,国内的鲲鹏和飞腾以及国外都有基于ARM架构的产品。

近日,DeepSeek的开源实践,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算力领域,开源同样带来了生态的繁荣。例如,鲲鹏联合超过6000家合作伙伴构建的“技术乐高”模式,就证明了开源协作的强大生命力。

开源、开放的生态也让计算产业打开了全球化的新格局。通过携手合作,产业各方开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与互补,联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产品。

以鲲鹏生态为例,近年来,通过开源、开放,鲲鹏打造了从芯片、整机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自主创新生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鲲鹏生态已发展超过335万鲲鹏开发者,面向硬件、软件和应用全面创新。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新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呈现快速攀升态势。正如当年互联网推动PC快速普及和升级一样,如今人工智能的大范围落地应用也将激活对算力的庞大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多家机构认为,“人工智能+”行动将重塑所有产业,DeepSeek的火爆更为大模型应用落地提供了催化剂,不仅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更将驱动中国计算产业升级。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5%。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专家认为,我国计算产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打造世界级新产品,构筑坚实的算力底座。一是要构建自主创新的算力新体系。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服务器市场报告显示,自主算力鲲鹏系服务器市场份额占比已达20%以上,覆盖了金融、运营商、政府、互联网等核心场景。二是要打造开放开源的自主软件生态。据IDC报告,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2024年开源欧拉系份额达到50%,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据沙利文数据,2024年openGauss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占比28.5%,超过MySQL和PG,成为三个主流开源数据库技术路线之首。三是要构筑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通用计算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开源欧拉用户数量超过380万,为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将推动算力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国计算产业将通过在根技术上的自主创新突破,实现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商用和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并逐渐走向全球市场,打造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通用算力底座。(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吴蔚)


相關推薦

2024-08-16

态。此外,中国电子还推出了聚焦桌面操作系统跟技术的开放麒麟社区,成立了国内首个 BMC 开源社区。此外中国电子还积极参与 Linux、红帽等国际开源社区建设,以开放共赢姿态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一个重要力量。 开放原

2022-09-10

技术大学,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目前负责 Paddle 主框架开源生态建设。 彭靖田,品览联合创始人兼CTO 彭靖田是 Google Developers Expert,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张晴晴 ,Magic Data 创始人兼CEO 张晴晴

2023-03-02

的开源算法体系和一站式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协同创新和开放竞争,共建共享大模型时代的“新Linux”开源开放生态。 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和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平出席工作会并致辞。 于英杰副市长指出,大模型的研发

2023-09-19

的活力和不可估量的潜力。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算力多元化发展持续推进。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训练等新应用、新需求快速崛起都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预计到2025

2022-09-22

的大数据和丰富明确的应用场景产生价值?当前 AI 数据开放现状如何,要怎么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合规? “AI +数据”分论坛将重点关注 AI 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将关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AI 可信

2024-08-10

目标。 数据仓库在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而数据湖则以其开放性和能够存储各种数据的优势而受到青睐。然而无论湖或仓在场景上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今我们正处于数据湖和数据仓库融合的阶段,要想充分利用数据仓库

2023-06-14

6月11日,在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上,腾讯正式宣布将打磨多年的编译器软件OpenKona JDK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联合基金会以及数以百万计开发者,共建国产编译器基础软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加速突破。 在软件开发

2023-07-15

以来,已陆续在超级网银、网联支付清算平台、金融渠道开放平台、互联网理财、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等场景中应用上线,打造出双核心融合架构以及两地三中心高可用架构等。TiDB 充分发挥了分布式数据库能力,减轻核心压力

2024-02-23

人工智能电脑快速普及,让AI惠及每一个人。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位。但从结构看,通用算力占了大半,高性能算力占比有待提升。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表示,高质量算力采用先进的计算架构,具备高算效、

2023-06-09

技术创新领航者-云原生技术创新案例。 Databend 是一款开源、弹性、低成本,基于对象存储也可以做实时分析的新式数仓,具有即时扩缩容能力,能在数分钟内增加数百倍的算力,可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式的平台,用于存

2022-10-26

10月24日程序员节之际,统信软件首届技术开放日在国家信创园区圆满落下帷幕。统信软件首届技术开放日囊括UP主直播互动、打卡探园、“大迁移”主题论坛、全系产品体验等精彩环节。来自统信软件研发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

2023-10-11

能力的同时,还获得了最大化的自主能力。九章元识这一开放性无疑将大模型的自主应用门槛降到最低。 此外,九章元识还具有“多模态”的重要属性。支持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数字、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2023-09-20

。 国内第一个 从零开始构建,有自己的标准规范与开放生态。尤其没有使用 javaee 的接口规范(它改包名了,可麻烦)。会借鉴与善用前人的成果,但绝对是原创。 为什么说是生态呢 没有功能,没有集成。都是基于

2022-11-06

11月5日,在2022云栖大会一体化大数据智能峰会上,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X-lab开放实验室和阿里巴巴开源委员会联合出品的《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重磅发布。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京娟女士对报告进行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