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机构(UNCTAD)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预测到2033年,人工智能(AI)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8万亿美元,规模与德国的经济体量相当。然而,尽管 AI 技术有潜力提升生产力和推动数字化转型,但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目前仍然集中在少数地区和企业手中。
不过,该机构也提出了对自动化和工作岗位转移的担忧,警告说 AI 可能会影响全球40%的工作岗位。此外,AI 本身并不具有包容性,这意味着该技术带来的经济收益仍然 “高度集中”。
“ AI 驱动的自动化带来的好处往往有利于资本而非劳动力,这可能会扩大不平等,削弱发展中经济体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报告指出,AI 导致失业和不平等的可能性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年多以前就提出过类似的警告。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多达 41% 的雇主计划在可以被 AI 替代的岗位上裁员。
另一方面,AI 在国家和企业层面的主导地位有可能扩大技术鸿沟,使许多国家面临落后的风险;有 118 个国家(主要是全球南部国家)没有参与 AI 治理的主要讨论。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企业在 AI 领域 40% 的研发支出集中在 100 家企业中,主要是美国和中国的企业。
苹果、英伟达和微软等领先的科技巨头企业将从 AI 热潮中受益,市值将可与整个非洲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媲美。
尽管如此,报告指出,AI 不仅仅是取代工作岗位的工具,它还可能创造新的产业和机会,并增强人工生产力,前提是在再培训和提高技能方面有足够的投资。
报告建议称,发展中国家必须在 AI 的监管和伦理框架制定中参与讨论,确保它们不会被边缘化。同时提出了一些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建议,包括建立 AI 公开披露机制、共享 AI 基础设施、使用开源 AI 模型以及共享 AI 知识和资源的倡议。
“AI 可以成为进步、创新和共同繁荣的催化剂,但前提是各国必须积极塑造 AI 的发展轨迹。战略性投资、包容性治理和国际合作是确保 AI 惠及所有人,而不是强化现有鸿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