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6月28日下午消息,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在GPT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近年来以GPT为代表的公司蓬勃兴起,推动了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黄澄清介绍道,随着GPT大模型带来的产业发展变革,人工智能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性。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政策方面,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制度保障。2017年国务院就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也出台文件进行细化落实。今年4月28号,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提及人工智能,指出要重视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而在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已经进入了全球第一梯队

原文地址


相關推薦

2023-09-07

为进一步衡量我国综合算力发展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撰写了《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白皮书全面阐述了综合算力的内涵和定义,构建了涵盖算力、存力、运力、环境等关键因素的综合算力评价指标体系,

2022-08-06

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信息技术舞台,他们乘开源潮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积极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愈多的中国工程师活跃在世界开源社区,为开

2025-08-06

耗量的51.8%,达60.3万亿 与此相关,PC网页端玩家早已进入淘汰赛,八成玩家用户量在50万以下、68.8%玩家负增长;原生APP市场也进入洗牌期,整个上半年,近七成原生APP玩家负增长,尤其是手机厂商预装的AI手机助手,以及中

2023-09-05

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

2022-07-21

开发者数量超过 755 万;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云原生等重点领域涌现了一批优质开源项目,部分开源项目已经从 Apache 软件基金会、CNCF 基金会等国际开源基金会成功毕业;此外,国内开源社区数量已超过 30

2025-05-20

oC 芯片小米玄戒 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雷军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共四年多的时间,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 135亿人民币。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

2024-07-24

点,首次提出中国云计算发展评价体系,并对云计算助力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发展建议和展望。 从整体来看,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较高活力。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3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6165 亿元,较 2022

2024-03-02

济日报文章指出,无论什么大模型,贴近产业才有未来。人工智能只有赋能千行百业,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要正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拥有丰富

2025-06-07

全球用户量最大的AI视频生成平台PixVerse正式推出国内版产品——“拍我AI”,同步上线网页端及移动端应用,并开放最新V4.5模型供用户使用。 “拍我AI”采用“App+网页端”双端策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App端主打趣

2025-07-23

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报告》还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

2023-06-29

获得超过46万开发者关注和点赞,覆盖云原生、大数据、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数据库、移动开发等基础软件及核心技术领域,超过4000名国内外开发者参与到腾讯开源项目的共建中。 在社区贡献方面,腾讯持续贡献着30多个主流

2025-07-22

越来越多的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落地,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资源稳固根基 基础设施量质齐升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基础资源

2023-10-27

型以70.74的总分位列总排行榜第四,在国内大模型中排行第一;排在其后的分别是Moonshot、文心一言4.0和SenseChat 3.0。 SuperCLUE是中文通用大模型多层次的综合性测评基准,包括多轮开放问题测评SuperCLUE-OPEN和三大能力客观题测评Sup

2025-08-05

出货量占比高达84.7%,规模优势明显。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良好载体。”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边防海防、教育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