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7000 亿元


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报告》还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一方面,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根据《报告》,截至今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我国人工智能产品涌现引发全球关注,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就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

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明显增强。从专利数量上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创新,一批优质的国产AI产品加速出海,扩大了我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未来我国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致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AI治理规则。(经济参考报 记者 郭倩)


相關推薦

2025-07-22

越来越多的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落地,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资源稳固根基 基础设施量质齐升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基础资源

2024-07-24

点,首次提出中国云计算发展评价体系,并对云计算助力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发展建议和展望。 从整体来看,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较高活力。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3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6165 亿元,较 2022

2024-09-25

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 人工智能加速迭代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经过30年发展,我国已经拥有10.9亿网民,形成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15.42万亿

2024-08-02

,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已突破5.64亿。这一数据彰显了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人工智能等

2025-03-26

,呈现出开放、开源、全球化三大趋势。专家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加快应用带来的海量算力需求,我国计算产业亟须抓住机遇,构建算力新体系,打造世界级新产品。 数字基础设施量质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17日

2025-05-20

2025数据安全发展大会上介绍,我国将培育壮大一批数据要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7.5万亿元。 作为全球首个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国家,我国已初步构建起门类齐全的数据产业链。数据显

2023-07-27

,到 2026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 2022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4550 亿元,较 2021 年增长 40.91%。相比于全球 19% 的增速,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 2025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全

2024-05-30

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裕才。冯教授曾于198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为国产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技术突破与荣誉 达梦数据曾多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了

2023-09-05

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

2024-10-31

级要素,将人形机器人划分为L1-L4四个技术等级。 作为人工智能重要领域,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是机器人学的前沿方向。当前,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落地,正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家庭、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4-02-23

是前瞻性、颠覆性重大创新,例如未来信息产业中的通用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未来健康产业中的基因工程、未来材料产业中的超导材料等技术创新;未来产业生产要素配置不是传统要素线性叠加,而是现代要素相互融合和配置

2025-04-25

子电池、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48.2%。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达92

2025-04-30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新技术正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目前,中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

2024-08-16

副主任、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浦东新区科经委人工智能处处长王娴,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颖,Linux 基金会亚太区副总裁杨轩,开源PHP董事长马越共同为开源生态网络共建暨张江节点正式揭牌。这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