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发布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阐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创新的新发展新突破,并围绕模型能力的最新拓展,由算力芯片和软件框架构成的基础层、大模型打造的模型层协同提升算力效能的新范式,以及以智能体为标志的应用创新全面发展,从专利视角去理解、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创新当前的最新发展态势,旨在为突破现有短板和寻求创新路径提供借鉴。

一是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栈基础层(智能芯片和软件框架)、模型层、应用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了“需求牵引技术、技术赋能场景”的发展格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层与模型层技术的创新突破为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基座支撑和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应用领域的复杂需求又倒逼、激励基础层、模型层的算力升级与算法优化,带动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的创新发展。2017年至2024年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公开专利共167,634项,专利申请年均复合增长31.6%,专利申请人数量从2,257家扩张至13,075家,年均增长24.6%,展现出在国家战略引领、地方政策助推、技术创新的全面支持下,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式的创新发展态势。

图1 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态势分析

二是我国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与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报告》显示,百度、华为、浪潮、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类创新主体,其专利申请量之和占总申请量的10%,正成为技术突破、效率提升与场景应用的关键力量。特别是百度、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了从底层算力、模型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布局,构建了智能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基座大模型、垂直模型和智能体等全栈式产品矩阵,能够发挥“基础设施”的禀赋,为经济建设贡献更有价值的创新力量。

表1 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 Top10 创新主体(企业)

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场景牵引与生态系统支撑的三位一体、协同演进的发展模式,其中代表性创新主体展现了价值传导、创新引领的核心作用。为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和生态支撑三方面互为支点的发展格局,《报告》基于20余项专利指标,探索构建了“AI专利高质量发展能力测算指标体系”,借此研判代表性创新主体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应用场景落地、培育可持续自主生态的梯次性发展战略。如下图所示,百度依托基础层的飞桨框架与昆仑芯片深度适配、模型层的文心系列大模型,为智能体等产业应用提供动力引擎,形成了自主的技术创新生态,并在AI专利高质量发展能力评测中建立了良好的储备和领先优势。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已构筑了研发、应用和生态互为支撑的稳定发展体系。之江实验室作为新型研究机构,则展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协同、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

图2 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创新主体AI专利高质量发展能力分布

四是多模态及推理技术专利的加速申请,印证了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技术正逐渐具备理解真实世界、进行复杂决策的能力,使我们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上又进一步。2025年1月,我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 R1以技术路径、成本控制与开源策略的全面创新,为AI研发提供了新范式。3月百度发布的文心大模型X1在性能对齐的情况下,进一步将API调用价格降至R1的一半。人工智能普惠应用的“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的赋能作用,应持续用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和开发,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向科技创新的上游突破,努力追赶基础算力、基本算法、结构化基础数据的创新路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报告》建议建立长期多元的战略规划,加强国家级基础算力、高质量数据供给,加强产业创新集群培育,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头雁企业+专精特新”雁阵格局,形成标杆性垂直领域的创新产业集群。

2024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奠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战略基础地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在此之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将更广泛的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为产业经济和人们生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广泛应用正步入发展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

2024-07-0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超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2014年至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申请量达54000件

2024-10-1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企业数量超过了4500家;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

2025-04-03

4月1日,DeepSeek关联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广度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其系统”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 据专利摘要介绍,该方法旨在在尽可能多发现网页链接的同时,降低网站流

2023-07-24

准备好接管日益复杂但重复性的人工任务。” 对话式人工智能 报告指出,对话式人工智能工具并不新鲜,但因为进步和许可成本的降低相结合“使该技术能够在短期内提供投资回报,而未来的进步和创新仍有很大的空间”

2024-06-27

CITLab),近年来一直在机器直觉、人机融合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脑机接口与脑启发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与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与行为识别、物理仿真与数字孪生,以及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开

2023-07-07

师 预计 2023 年云计算应用将超过 6000 亿美元,并将推动人工智能和 Web3 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平均工资:132700 美元 德勤正在招聘一名云解决方案架构师来负责其核心业务运营 (CBO) 产品组合,帮助高管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新兴和

2023-03-21

研发大数据报告》(简称《报告》)。该《报告》由腾讯技术委员会出品,全面披露了 2022 年腾讯在研发投入、研发效能、开源协同等方面的重要数据。 研发人员占比达 74%,Go 语言蝉联腾讯最热编程语言 《报告》显示,2022年

2023-09-08

章等 8 家企业 / 机构的大模型产品已经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具体包括: 五家北京企业机构: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AI(GLM大模型)

2023-06-30

道,苹果公开的一项新专利显示,他们希望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深度帮助开发者。 正如专利名字所言,这是一项将学习模型集成到软件开发系统的技术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Models Into A Software Development System")。专利描述了此技术可

2025-04-02

据称,新版黑莓将运行Android 15系统,并支持一定程度的生成式AI技术,同时配备电容式键盘。 此外,还有一款基于QWERTY键盘的新设备正在规划中,该初创公司正与黑莓洽谈专利独家许可事宜。 虽然u/coldheartedsigma分享了一张图

2023-10-24

了调查,包括无密码身份验证、secrets 管理以及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 报告中的一些亮点内容如下: 开发人员重视 secure-by-design,但缺乏最佳实践 几乎所有人 (94%) 都认为“secure by design”原则在开发过

2024-08-02

,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已突破5.64亿。这一数据彰显了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人工智能等

2023-03-20

OpenAI 刚发布了 GPT-4,百度预热已久的人工智能生成式对话产品也终于亮相了。昨天下午,文心一言 (ERNIE Bot)—— 百度全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正式在百度总部 “挥手点江山” 会议室里发布

2023-07-14

,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一边是社区的力量另一边是人工智能,这两者之间的交集 - 从我的角度来看,人类生成的社区内容已将我们带到了如今的水平,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也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利用这项技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