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GTC 2025大会上,英伟达举办了首个“量子日”活动,黄仁勋公开表示,“对时间表判断错误”,并宣布设立量子研究中心,旨在帮助量子计算公司利用英伟达硬件助力其工作。
现如今,黄仁勋称,未来几年或至少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中,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将拥有连接到GPU的QPU(量子处理器),QPU将进行量子计算,而GPU将用于预处理、控制、纠错、后处理。
更重要的是,黄仁勋在开场中还表示,GB200 NVL72系统将加速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英伟达正借助GB200 NVL72平台与CUDA-Q软件栈,推动AI与量子计算的协同发展。比如,GB200 NVL72输出量子训练数据的速度比基于CPU的技术快4000倍,有助于将最新的AI进展引入量子计算。
事实上,量子计算机是利用量子力学定律,解决对经典计算机来说过于复杂的问题的机器,其目的是处理更多的数据量,以促进医学、科学和金融等领域的突破。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5年,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的爆发,看到计算模式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发展。未来5年,量子计算很可能从实验室走向应用,所以,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有望成为必然趋势。
显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入开拓“量子计算”未来产业新赛道的行列,资料显示,量子计算概念股微美全息(WIMI.US),积极推动量子计算融入AI生态,正加速“量子+AI”技术落地,通过构建AI平台基础设施、布局技术研究中心及推进量子技术融合,以全栈式布局加码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市场。
当前,微美全息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底座,量子科技是跃迁力,而两者的融合正是抢占未来产业、未来话语权的关键路径。因此,微美全息以人工智能为基座,聚焦量子技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三大风口,扩展布局量子产业前沿领域,未来,将重点关注量子算法加速AI训练、神经拟态计算等融合赛道,让更多成果涌现。
整体而言,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许多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显示了其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不过也要意识到一点,目前量子计算的产业格局仍处于早期阶段,格局尚未成型,全球量子计算机数量较少,量子计算芯片将是整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